(相关资料图)
唐诗永在
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是影片取之不尽的灵感库,中国人的古诗情节也早在上映前就为影片收获一波观众好感。 题材看似占尽优势,但同时也给《长安三万里》的创作者们提出了一个难题—— 如何讲好关于文化的故事?如何阐述诗意的内核? 此前,影片在古城西安进行首映,也释出了一些口碑反馈与剧情讨论。 影片以“边塞诗人”高适的视角展开。 安史之乱后数年,吐蕃大军入侵,在 大战来临之际, 高适回忆起自己与李白的一生,由此交织出大唐从繁盛到落幕的历史脉络。 他们相逢于大唐盛世, 性格迥异的两人不打不相识,却结为君子之交。 一个是天才般的“谪仙人”,一个是自认才疏学浅的“世间人”。 但都希望“身当如此盛世,当为大鹏”,能在大唐施展自己的才能。 两人一道比赛相扑,游览长安,也渐渐走上了不同的命运。 在高适的眼中,李白除了是那个写出 “天生我材必有用” 的浪漫主义诗人,还是一个拥有入仕抱负,却不断受挫的人。 原来,天才的李白也有郁郁不得志的时候,在出世与入世间挣扎;看似收获功名的高适,原来是大器晚成;而繁华的长安街景下,并非一切都是美好向上,如诗如画。 就像片名点出的寓意一般, “长安” 意味着文人志士实现理想的地方,而 “三万里” 则是他们朝着理想不断跋涉却总是相隔甚远的距离。 在诗人与长安的隐秘故事里, 寄托诗人之志,反映朝代兴衰的 诗歌 点缀其中, 比如全片的大高潮—— 《将进酒》 。 原诗句读起来就让人慷慨激昂,脑补出波澜壮阔的景象。 如何用画面将诗意呈现? 影片选择了同样浪漫的超现实表达方式,呈现出一场瑰丽的想象之旅,单这场戏就制作了接近一年半的时间: 李白与几位诗友一同,乘着白鹤飞向天际,直上飞流三千尺。 宇宙星河肆意流淌,好似黄河之水自天穹猛然倾泄…… 当然,为了将诗人生平与大唐的关键历史节点讲好,同时囊括尽可能多的诗篇,整个故事时间线跨度极长 ,最终影片长度也达到了接近 三小时 之久。 在国产动画里,168分钟的体量实属罕见。 内容够多,但也让人担心是否什么都想提及,反而失去了重点。 向来被诟病重画面,轻剧本的追光动画,能否打好这一局? 一路追光 2013年,追光动画成立。 创始人王微开始的目标很明确: “想拍能够让中国家庭一起看的合家欢影片” 。 值得注意的是,他们不去做IP,而是原创, 俨然有种对标“中国皮克斯”的野心,也让不少国漫迷对此抱有期待。 前期推出的几部动画电影确实走的是这个路子,包括《小门神》、《阿唐奇遇》和《猫与桃花源》。 可惜的是,制作团队似乎把“合家欢”理解为“低幼”,剧本写得简单粗暴,上映之后果然无太大水花: 如果就此沉寂下去,追光大概就要成为海外动画的代工厂。 好在,2019年,小白横空出世—— 《白蛇:缘起》 。 抛弃了合家欢属性,大胆地将“爱情”主题摆在第一位,在国漫领域带来一次 更为成人化的尝试 ,叫好又叫座,最终拿到4.68亿的票房成绩。 以这部作品作为分水岭,追光动画步入了第二个阶段:立足于传统文化, 将富有民族特色的神话故事进行现代化的再创作 。 “新神榜”系列 就是最好的代表—— 2021年的《新神榜:哪吒重生》,“削骨还父,削肉还母”的哪吒摇身一变,转世重生成为绑着高马尾、狂拽酷炫的机车少年李云祥: 2022年的《新神榜 :杨戬》,又带来了一个国潮风的杨戬,俘获了许多粉丝的心,成为同档期里“唯一的哥”: 从画面特效到人物设定,追光都有着很强的吸粉能力,唯有剧本屡次拉胯,比如《哪吒重生》中,重生的设定拧巴不通,叙事节奏也无法让人专注。 于是,“编剧的能力撑不起追光的野心”或者“编剧得给美术组磕几个响头”等等言论,对于熟悉追光的观众来说,都是太常见的评价。 此次,追光开启‘新文化’系列,以弘扬文化为核心,势必是更考验编剧能力的主题。 《长安三万里》会为这系列开个好头,还是一记哑火? 还得上映之后再做判断。 但无论如何, 追光的这次尝试是值得鼓励的, 不再囿于神话领域,转而讲述真实的历史人物。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,有太多故事值得书写,有太多仁人志士值得被看到,有太多真挚可贵的精神值得被传承。 -END-【 时 光 观 影 团 】
王宝强翻身之作,太催泪了! 年度第一恐怖片就是它标签: